优秀的手机游戏下载!
首页 《江南百景图》罗贯中人物关系一览

《江南百景图》罗贯中人物关系一览

发布时间:2024-01-11 00:20:34 编辑:hyjsyl 浏览:147

很多小伙伴初次玩江南百景图,想要知道游戏中罗贯中和谁有关系,接下来一起来看看江南百景图罗贯中人物关系介绍吧。

人物关系

施耐庵 罗贯中:「多谢大哥指点我写作。」
吴承恩 罗贯中:「吴承恩有一颗稚子初心。」
兰陵笑笑生 罗贯中:「跟着你,总能发现许多有意思的地方。」

施耐庵故事介绍

施耐庵少年从军时,喜欢给大家画小像 、取诨号。他会记住每一个兄弟的特征,取名都不带重样的:能一步越过壕坑的叫跳涧虎 、经常吹嘘自己从前百战百胜的老兵叫百胜将……

大家对自己的诨号也不在意,反而流传开来,相互呼叫取乐。

一次苦战后,施耐庵所在的部队损失过半,将军悲痛说道:「这次遭遇敌军,我们失去了百来个弟兄。」

施耐庵看着大家的小像,想不通这些昨日还生龙活虎的人,为什么突然就变成了将军口中的一个数字,甚至都不能留下他们的名字。

施耐庵从那时起便下了决心,他要把这些史书不会记得的普通人都写进他的故事。在他的书中,所有人天性飞扬,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他们的名字。

吴承恩故事介绍

吴承恩六七岁时,母亲带他去看大夫。

「大夫,我儿承恩行为举止怪异,怕不是得了癔症?」

「怎么个怪法?」

「承恩这孩子,从小就喜欢看着墙上的树影说那是什么精怪,怪瘆人的……还有啊,有次带他上山踏青,路过一个寻常山洞他就走不动道了,非说那叫黑风洞,洞里住着什么黑熊怪……哎哟,愁人啊!不知道是不是看了太多神鬼杂书把脑子看坏了!现在邻里乡亲都不让其他孩子和承恩来往,怕染过癔症去……哎,大夫,救救我们我儿承恩吧……」

吴母一说便停不下来,哭诉起来。大夫听了,摸了摸胡子沉思片刻:「孩子来了吗,我亲自看看。」

孩童吴承恩此刻正一个人坐在门外石阶上,旁若无人地画着什么。大夫一看,纸上是一只笔触稚嫩的猴子,头上还带个箍。

「孩子,你在画猴子?」

吴承恩这才怔怔抬起头来:「他不是猴子,他叫悟空,是我最好的朋友……」

大夫就这样听吴承恩讲了一整天的故事,临了他对吴母说:「你这孩子不是癔症,是个讲故事的神仙啊。」

兰陵笑笑生故事介绍

兰陵笑笑生囊中羞涩,想去茶馆谋个茶博士的差事。茶馆老板上下打量了下他,冷冷问:「你都干过啥?」

「三百六十行干过三百行,说出来你都不信。」

「那为啥不干了?」

兰陵笑笑生来了兴致,滔滔不绝:「我修过阳伞,在伞上题了两句打油诗就被老板辞了。我还支过算卦摊,不过跟你说啊,人呐只要是爱听的就说算得准,不爱听就不给钱,那算个什么劲不如回家求菩萨你说是吧,我还不伺候了呢!」

茶馆老板见他伶牙俐齿,一定能把客人聊开心了,便让他来上工。

没过几日,兰陵笑笑生就辞工了。理由是茶馆的说书先生讲得太无聊,影响心情。

「世上的行当都太没趣了!」

就这样,兰陵笑笑生开始回家写故事,把各行当的世情奇事都写进了书中。

江南百景图里有哪些人物 人物介绍

1、沈周、文征明、吴黎、董其昌、汪直、李时珍、徐霞客、李白

2、玄奘、沈括、常遇春、仇英、魏忠贤(带专属)

3、李清照、许宣、朱元璋、穆桂英、包拯、刘伯温、张择端、潘安、沈万千、白素贞、黄道婆、徐光启、唐伯虎、武则天

4、汤显祖、王昭君、秦桧、阿朵、利玛窦、秦良玉、狄青、董夫人、大和抚子、薛素素、丽娘、杜甫

5、郑和、聂隐娘、冯梦龙、李师师

江南百景图杭州新角色介绍

1、《江南百景图》杭州新角色分别有马文才、梁山伯和祝英台。

2、马文才背景故事:马文才,名佛念,字文才。生卒年是495~529 在弱冠之年(20岁)本是一介书生,后北魏伐梁,毅然投笔从戎保卫梁朝。后为白袍将军陈庆之参将,随军七千人大破魏军百万,攻陷魏都洛阳。马文才劝陈庆之自立,对他说:“功高不赏,震主身危,二事既有,将军岂得无虑?自古以来,废昏立明,扶危定难,鲜有得终。今将军威震中原,声动河塞,屠颢据洛,则千载一时也。”(《梁书·陈庆之列传》)庆之不从,北魏夺回洛阳,与庆之班师回朝时遇山洪溺毙,年仅34岁。

3、梁山伯背景故事:梁山伯刚到书院的时候,一吃饭就躲开了,从不跟大家一起。他家穷,吃不起好的,总是被人笑话。梁山伯看上了柴房,端着碗进去了。一开门,里面还坐了个人。原来祝英台也在躲人,她吃饭秀气,大家总取笑她像个女的。祝英台和梁山伯相视一笑,并肩而坐,对躲避同窗一一事,闭口不提。熟悉了之后,梁山伯问祝英台,将来有什么打算。祝英台说想把以前在家里不敢做不能做的事全都做一遍。梁山伯从她碗里夹起一一块肉,塞嘴里吃了:“那我便陪你把想做的事都做了吧!”

4、祝英台介绍:祝英台,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丰惠镇)祝家庄人。东晋时期女性历史人物。祖籍山西太原,自幼随习诗文,美丽聪颖,深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遭到祝员外拒绝。祝英台求学心切,便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次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祝父思女,催归甚急,祝英台只得仓促回乡,被迫许配给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这个角色的属性应该倾向于[制作]方面,而天赋上很有可能是跟[制作]或是[理财]相关的。

谁知道罗贯中的详细生平资料?

当元仁宗延祐年间,罗贯中父为丝绸商人。元代中期,由于灭宋战争的创伤逐渐平息,社会的经济、文化重心也开始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南宋的故都杭州不仅成为人口云集、商业发达的繁华城市,也成为戏剧演出和“说话”艺术发展的重要中心。因此,不少北方的知识分子、“书会材人”,如关汉卿、郑光祖等人,都先后搬迁到了杭州一带。身为小说兼杂剧作家的罗贯中,也必然受到这一社会潮流的影响,成为这类南迁作家中的一个。7岁开始,他在私塾学四书五经。14岁时母亲病故,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但是罗贯中对商业不感兴趣,在父亲的同意下,他到慈溪随当时的著名学者赵宝丰学习。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这个称号就寄寓着漫游江湖、浪迹天涯的意味。大约在公元1345~1355年间,他来到了杭州。许多说话艺人在这里说书,一些杂剧作家,也在这里活动。罗贯中与志同道合者为友。加上他对民间文学又极其喜爱,到了这里,自然不愿离开远去。

元惠宗至正十六年(1356年),罗贯中辞别赵宝丰,“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到农民起义军张士诚幕府作宾。起事称霸的张士诚是灭元功臣。第二年在罗贯中的建议下,张士诚打败了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的进攻。同年,张士诚的弟弟兵败被元朝俘虏,张士诚只好投降。降元后,张士诚贪图享乐。到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看到元朝没落,又再次称王。包括罗贯中在内的许多幕僚都建议暂缓称王,但是不被采纳。刘亮、鲁渊等人纷纷离去,罗贯中自此对张士诚失去了信心,返回老家太原。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九月,不久,罗贯中也离开了张士诚,再次北上,到至正二十六年,罗贯中又回到了杭州。《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写作,当在该年以后。这时,他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对历史、对人生都有了比较成熟的看法,完全具备了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条件。到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罗贯中已写了十二卷,之后卷数的写作,是洪武四年以后的事了。

在罗贯中写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期间,施耐庵从苏州迁移到兴化,并在洪武三年逝世。为了纪念他的师傅施耐庵,罗贯中在完成《三国志通俗演义》 之后,决定加工、增补施氏的《水浒传》。成书于洪武四年至十年之间。在加工、增补《水浒传》的同时,罗贯中继续创作历史演义系列作品。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他也曾参与其中。明人王圻在《稗史汇编》中,称他是一位“有志图王者,乃遇真主”,也就是看到天下将不免落到朱元璋手里,才不得已淡出江湖。不久,罗贯中远走江南,流寓于江、浙一带,以小说抒写其“图王”霸业之胸襟。图王未果,发愤著书。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曾令各行省连试三年。由于曾与朱元璋为敌,罗贯中不得不放弃了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明洪武14年,罗贯中写出了《三遂平妖传》(20回本),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

罗贯中在创作完了这些作品以后,已是六十几岁的老人了。他为了出版这些作品,于洪武十三年左右从杭州来到了福建,因为当时福建的建阳是出版业的中心之一。但是,罗贯中的这一目的未能实现。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关于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也和施耐庵一起编写过《水浒传》。

编辑于 2015-10-30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有帮助,为TA点赞

无帮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6个回答

书法隶书京东大牌优惠券,闪电送达!

手写隶书楷书行草书法字画作品卷轴装裱人生哪能多如意等多款fwj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103cm*33cm (约) 行草书

¥58.8 元

OLOEY办公室字画书法真迹左宗棠隶书发上等愿斗方手写已裱

¥238 元

《江南百景图》罗贯中人物关系一览

精气神字画 横幅手写真迹书法字画楷书隶书行书草书作品卷轴装裱精气神等多款 戒骄戒躁 103cm*33cm (约) 楷书

¥77 元

手写隶书楷书行草书法字画作品卷轴装裱人生哪能多如意等多款fwj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112cm*33cm (约) 行草书

¥59.78 元

手写隶书楷书行草书法字画作品卷轴装裱人生哪能多如意等多款fwj 室雅人和 112cm*45cm (约) 隶书

¥83 元

京东广告

淘宝书法名家千万商品,品类齐全,千万别错过!

名家书法作品真迹《仁者乐山》巨幅行草 可请先生订写 画院保真

¥1500 元

名家字画书法定制书法家王柏儒字迹定制唐诗

¥68 元

名家 真迹 书法 字画 草书 横幅 作品 《静思》画院保真 可定制

¥900 元

名家 真迹 书法 字画 草书 横幅 作品《诸葛亮 诫子书》

¥1500 元

名家 真迹 书法 横幅 作品 画院保真 《艺海无边》

¥900 元

淘宝热卖广告

更多专家

谁知道罗贯中的详细生平资料?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马上提问

最美的花火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lanqiuwangzi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garlic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188****8493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篮球大图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动物乐园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AKA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范曾书画_上微拍堂收藏字画_名家字画0元起拍

范曾书画,微拍堂-字画拍买0元起,名家字画低价捡漏,安心交易,假必赔,包退换!

广告2021-10-04

罗贯中生平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名本,字贯中,山西并州太原人,汉族,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14岁时母亲病故,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罗贯中也曾参与其中。“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在苏州结识施耐庵,以师徒相称,两人一同参加位于平江(即苏州)的张士诚反元起义政权,做过一段时间幕僚后离开。曾与另一位吴王朱元璋为敌,在明朝成立之后,罗贯中放弃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创作《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

3赞·1,786浏览2021-03-09

问《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详细生平?

生平: 寓居江南 当元仁宗延祐年间,罗贯中父为丝绸商人。元代中期,由于灭宋战争的创伤逐渐平息,社会的经济、文化重心也开始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南宋的故都杭州不仅成为人口云集、商业发达的繁华城市,也成为戏剧演出和“说话”艺术发展的重要中心。因此,不少北方的知识分子、“书会材人”,如关汉卿、郑光祖等人,都先后搬迁到了杭州一带。身为小说兼杂剧作家的罗贯中,也必然受到这一社会潮流的影响,成为这类南迁作家中的一个。7岁开始,他在私塾学四书五经。14岁时母亲病故,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但是罗贯中对商业不感兴趣,在父亲的同意下,他到慈溪随当时的著名学者赵宝丰学习。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这个称号就寄寓着漫游江湖、浪迹天涯的意味。大约在公元1345~1355年间,他来到了杭州。许多说话艺人在这里说书,一些杂剧作家,也在这里活动。罗贯中与志同道合者为友。加上他对民间文学又极其喜爱,到了这里,自然不愿离开远去。 有志图王 元惠宗至正十六年(1356年),罗贯中辞别赵宝丰,“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到农民起义军张士诚幕府作宾。起事称霸的张士诚是灭元功臣。第二年在罗贯中的建议下,张士诚打败了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的进攻。同年,张士诚的弟弟兵败被元朝俘虏,张士诚只好投降。降元后,张士诚贪图享乐。到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看到元朝没落,又再次称王。包括罗贯中在内的许多幕僚都建议暂缓称王,但是不被采纳。刘亮、鲁渊等人纷纷离去,罗贯中自此对张士诚失去了信心,返回老家太原。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九月,不久,罗贯中也离开了张士诚,再次北上,到至正二十六年,罗贯中又回到了杭州。《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写作,当在该年以后。这时,他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对历史、对人生都有了比较成熟的看法,完全具备了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条件。到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罗贯中已写了十二卷,之后卷数的写作,是洪武四年以后的事了。 在罗贯中写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期间,施耐庵从苏州迁移到兴化,并在洪武三年逝世。为了纪念他的师傅施耐庵,罗贯中在完成《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后,决定加工、增补施氏的《水浒传》。成书于洪武四年至十年之间。在加工、增补《水浒传》的同时,罗贯中继续创作历史演义系列作品。 发愤著书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他也曾参与其中。明人王圻在《稗史汇编》中,称他是一位“有志图王者,乃遇真主”,也就是看到天下将不免落到朱元璋手里,才不得已淡出江湖。不久,罗贯中远走江南,流寓于江、浙一带,以小说抒写其“图王”霸业之胸襟。图王未果,发愤著书。 不过,这也可能只是一个传说。因为清顾苓《塔影园集》卷四《跋水浒图》记载“罗贯中客霸府张士诚”,这与“有志图王者”的形象不符合。这两则记载虽有矛盾的地方,但足以表明罗贯中在元末曾经想有所作为,“传神稗史”,只是在现实中失败后无奈的选择。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曾令各行省连试三年。由于曾与朱元璋为敌,罗贯中不得不放弃了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明洪武14年,罗贯中写出了《三遂平妖传》(20回本),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 有专家认为,“有志图王”的早期经历与其晚年的特殊心境,是罗贯中偏好政治历史题材小说,并在这类小说上取得艺术成功的关键。一是用三国故事作为题材写出了《三国演义》,一是用兼历史与英雄传奇品质的梁山好汉故事编辑《水浒传》(通行的说法,比如说《中国文学史》赞同由施耐庵原创、罗贯中编辑整理成书的说法)。 罗贯中在创作完了这些作品以后,已是六十几岁的老人了。他为了出版这些作品,于洪武十三年左右从杭州来到了福建,因为当时福建的建阳是出版业的中心之一。但是,罗贯中的这一目的未能实现。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关于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也和施耐庵一起编写过《水浒传》。 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全书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有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为嘉靖本,最为流行的本子是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改本。除小说创作外,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说他“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他现存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杂剧。杂剧的基本思想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类似,描写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希望通过“正三纲、谨五常”来结束奸雄争霸造成的悲惨局面。 大约在公元1385~1388年间,罗贯中活了七十岁,在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里庐陵(今江西吉安)逝世。

1赞·2,490浏览2016-03-02

关于罗贯中的详细资料

罗贯中 罗贯中 (约1330—约1400) 元末 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经历了元末社会动乱,曾参加过农民起义,明统一后专心从事文学创作。有关他的生平资料保存下来的很少,从他的创作中可以看出,他对黑暗腐败的封建政治很不满,痛恨暴君、暴政,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向往一种以封建纲常名数为支柱的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作品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等小说,另外还有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和一些乐府隐语。

2赞·2,348浏览

谁知道罗贯中的详细生平资料? — 找答案,就来「问一问」

4458位专家解答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罗贯中的生平有哪些介绍?

罗贯中(约1330~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号湖海散人。罗贯中曾参加过反元斗争,“有志图王”。他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的时期,是一个积极投入革命的人物。后来,朱元璋统一中国,罗贯中遂“传神稗史”,专心创作,“不知所终”。 罗贯中著作甚丰,相传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其代表作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编撰的小说尚有《三遂平妖传》,此外,他还可能参与过《水浒传》的创作或加工。

1赞·66浏览2019-08-03

谁知道罗贯中的生平

罗贯中,一名罗本,生於元末明初,山西太原人。 元代中期,由於灭宋战争的创伤逐渐平息,社会的经济、文化重心也开始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南宋的故都杭州不仅成为人口云集、商业发达的繁华城市,也成为戏剧演出和「说话」艺术发展的重要中心。因此,不少北方的知识分子、「书会材人」,如关汉卿、郑光祖等等,都先后迁徙到了杭州一带。 身为小说兼杂剧作家的罗贯中,也必然受到这一社会潮流的影响,成为这类南迁作家中的一个。 罗贯中外号「湖海散人」,这个称号就寄寓著漫游江湖、浪迹天涯的意味。大约在西元一三四五~一三五五年间,他来到了杭州。许多说话艺人在这里说书,一些杂剧作家,也在这里活动。罗贯中与志同道合者为友。加上他对民间文学又极其喜爱,到了这里,自然不愿离开远去。也就这时,罗贯中结识了当时在杭州居住,但年龄他大二十岁左右的施耐庵。 罗贯中的籍贯又有「东原人」之说,这是他漫游出晋后在「东原」(今山东省)客居过一段时间的缘故。他到这里,是被当时社会上十分流行的梁山泊和宋江的故事吸引而来。他到那里考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搜集在民间流传的水浒英雄故事材料。这是他后来参与《水浒传》编纂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关於「千圣姑」和「贝州王则」的故事,当时也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因此,罗贯中就在这一带对这个故事进行了搜集、整理,以至有《三逐平妖传》之作。 约在西元一三六Ο~一三六三年间,「有志图王」的罗贯中来到了起事称霸的张士诚那里作客。但是,张士诚并不重视知识分子,也不听取他们的意见。至正二十三年(西元一三六三年)九月,刘亮、鲁渊等人纷纷离去,不久,罗贯中也离开了张士诚,再次北上,到至正二十六年,罗贯中又回到了杭州。《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写作,当在该年以后。这时,他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对历史、对人生都有了比较成熟的看法,完全具备了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条件。到明太祖洪武三年(西元一三七O年),罗贯中已写了十二卷,之后卷数的写作,是洪武四年以后的事了。 在罗买中写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期间,施耐庵从苏州迁移到兴化,并在洪武三年逝世。为了纪念他的师友施耐庵,罗贯中在完成《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后,决定加工、增补施氏的《水浒传》。成书於洪武四年至十年之间。 在加工、增补《水浒传》的同时,罗贯中继续创作历史演义系列作品。 罗贯中在创作完了这些作品以后,已是六十几岁的老人了。他为了出版这些作品,於洪武十三年左右从杭州来到了福建,因为当时福建的建阳是出版业的中心之一。但是,罗贯中的这一目的未能实现。 大约在西元一三八五~一三八八年间,罗贯中活了七十岁,在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里卢陵逝世。 回第一页 3.代表著作: 《三国志通俗演义》 罗贯中在长期民间传说,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依据陈寿写的《水浒传》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加上他自己的才学和经验,才写成部影响巨大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成书之后,又经后人多次增删、整理,现在最流行的,是清朝康熙年间毛宗岗修改的本子。 《三国演义》讲的历史故事,是东汉末年,一八四年黄巾起义开始,到二八O年司马氏统一中国为止。《三国演义》在描写近一百年的历史故事,中不但揭露了封建地王阶级对农民起义的残酷镇压,而且揭露了他们之间各种政治、军事和外交的激烈斗争。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民遭受的种种苦,难以及他们反对分裂,要求统一的愿望。 《三国演义》在描写各封建统治集团的斗争中,全书贯穿了一个拥蜀反魏,尊刘贬曹的中心思想。认为蜀汉是正统的,曹魏是篡逆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一反陈寿《三国志》的结构篇幅。在《三国志》中,魏志最多,三十卷,蜀志最少,只有十五卷。而在一二O回的《三国演义》中,其中一O四回讲的故事,都涉及到蜀汉。在人物好坏的区别上,蜀汉是好人多,坏人少。而在曹魏是人多,好人少,在对待各方人物的态度上,对蜀汉方面是以歌颂为主,对曹以批判为主。因此,在罗贯中笔下,刘备是「宽仁待民」的好皇帝。他对百姓是「秋毫无犯,民皆感化」。老百姓歌颂他:「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进军西川(即四川)时,一路之上都受到百姓们的欢迎和拥戴。这是作者理想化了的「圣君」、「明主」。而曹操诡诈残暴的大奸臣。他的人生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三国演义》提供了不少战争经验和各种军事科学知识,对战争的描写,是很出的。写官渡之战,先介绍两军力量的对比。袁绍兵多粮足,拥军七十万。而曹操兵少粮缺,只有七万人。但是战争胜败不但决定於客观军事力量的强弱,而且还决定於主观指挥是否正确。继而再攻,各个击破。相反,袁绍自恃强大,没有利用兵多粮足的优势、结果大而归。实在是指挥不当。这是一次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其他如赤壁鏖兵、陵之战等,都写有声有色,雄伟壮阔,引人入胜。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战略战术经验和教训。后来,农民起义的将领们把《三国演义》当作军事教科书来学习、运用。 《三国演义》中,有关政治、外交、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内容,也是极为丰富的。读者从中也将获益不浅。 《三国演义》开创了历史小说的先河。自罗贯中把三国历史写成小说以来,文人纷纷效法。各取中国历史一段,写成各种历史小说。於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历史小说便蔚然成为一大潮流。明代比较有名的历史小说,就有《东周列国志》、《杨家将演义》、《说唐》、《精忠传》等等。直到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已写成了各种历史小说。近几年出版的《五千年演义》等,无不是罗贯中历史演义的继承和发展。 《三国演义》为如何写作历史小说,提供了「七分事实,三分虚构」基本经验。《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事作和人物,大都是真实的。黄巾起义、董卓之乱、官渡、赤壁之战等等,在历史上,真有其事。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董卓、曹操、袁绍、刘表、刘备、孙权以及关羽、张飞、诸葛亮等等,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这就是「七分事实」。历史小说的创作,在涉及历史之时,原则上要符合历史的真实,不可杜撰或捏造。否则,就不是历史小说了。但另一方面,《三国演义》又不等於三国历史,它毕竟是一部小说。所以,其中不少内容和情节是作虚构的,夸张的。不但历史上不存在「吴国太佛寺看新郎」、「献密计黄盖受刑」和「七星坛诸葛亮祭风」等事件。而且,就是对历史人物如刘备、曹操、诸葛亮、关羽和张飞等,也不是从《三国志》里照搬到《三国演义》中来。而是作者依据尊刘贬曹的思想给予加工改造。有的加以美化、神化,有的加以丑化。《三国演义》中的这些人物,已是艺术的典型。这就是「三分虚构。」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群鲜明生动,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这是一部艺术性很高的作品。但它也有种种不足。如否定农民起义的错误立场,封建迷信等等。然而它毕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名,罗贯中也因此获得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回第一页 4.轶事: 相传罗贯中,在福建遇见了童年时代舄施耐庵相识的王道生。王道生来在《施耐庵墓志》中写到:「及长,得识其(指施耐庵)门人罗贯中於闽,同寓逆旅,夜间灺烛畅谈先生轶事,有可敬可泣者,不禁相与慨然。」出於对施耐庵的敬爱,在王道生面前,罗贯中甚至把自己的著作,都说成是施耐庵的。 回第一页 5.评价: 罗贯中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有特殊贡献的作家。他所写的小说很多,都是以乱世为题材,中国历史上只有七个分裂的时代,罗贯中就写了其中三个,除《三国演义》外,相传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逐平妖传》等著作,也曾参与了《水浒传》的编纂、创作。他亦能词曲,所作的杂剧,今所知者,有《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三种,后二种已佚去。罗贯中经历了元末的社会大动乱,目睹现实的纷争,对人民苦难深重的生活处境比较了解,对他们的理想追求也有所认识。他从事小说创作的动机,一方面「无过於泄愤一时,取快四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改变当时话本艺术中存在的弊端,为民众,为说话艺人提供一个好的、方便的说话底本。他从社会的、文学的需要出发,对几种在民间影响较大的话本小说材,进行了搜集、整理、充实等扎实的新创工作。罗贯中的作品,尤其是《三国演义》的出现,标志著我国古代小说从「话本」阶段向长篇章回体过渡的完成,揭开了我国小说发展历史崭新的一

更多相关资讯

很多小伙伴初次玩江南百景图,想要知道游戏中罗贯中和谁有关系,接下来一起来看看江南百景图罗贯中人物关系介绍吧。 人物关系 施耐庵 罗贯中:「多谢大哥指点我写作。」…
查看详情
很多小伙伴初次玩江南百景图,想要知道游戏中罗贯中和谁有关系,接下来一起来看看江南百景图罗贯中人物关系介绍吧。 人物关系 施耐庵 罗贯中:「多谢大哥指点我写作。」…
查看详情
很多小伙伴初次玩江南百景图,想要知道游戏中罗贯中和谁有关系,接下来一起来看看江南百景图罗贯中人物关系介绍吧。 人物关系 施耐庵 罗贯中:「多谢大哥指点我写作。」…
查看详情
相关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