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手机游戏下载!
首页 古代总角指多少岁

古代总角指多少岁

发布时间:2024-01-11 00:20:34 编辑:打包星星 浏览:511

古代“总角”指的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童年时期。在我国古代时,人们总把幼童的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总角一词最早出自《诗经》之中的“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对孩子的其他称呼

不满周岁度:小儿初生之时。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小孩。汤饼之期:指小孩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九龄:为9岁;黄口:十岁以下;指数之年:儿童九岁;幼学:十岁;外傅之年:儿童十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总角是指多少岁 古代总角是多大年龄

总角一般指的是八到十四岁未成年时期的孩童,是幼年时期的泛称。

古代的孩童幼年时期,在还没有长大之前会价格头发梳成两个小角的样子,这也就是总角这个称呼的由来,不过它并不指代某一个时间点,不管是形容八九岁的孩子还是十二三岁的孩子都是可以的。

现在我们的年龄都用一岁、两岁、三岁、四岁等进行记录,这样比较清楚。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对孩子的年龄分并不详细,所以总角可以用来形容八九岁的孩子,也可以指十二三岁的孩子,不用太过于严格。

形容年纪的词:

1、襁褓

襁褓指1岁以下,《列子·天瑞》“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襁褓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代指1岁以下的婴儿。

2、孩提

孩提指2到3岁的儿童,《孟子》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

3、童龀

童龀指七八岁的儿童,《说文解字》“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4、垂髫

垂髫指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出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

5、黄口

古代总角指多少岁

黄口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十岁以下的儿童。

古代总角指多少岁 总角是多大的岁数呢

总角是古人对小孩童年时期的称谓,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古人对小孩幼年时期,不同年龄称呼也不同:

初度,指小儿初生之时,后也代称生日。《离骚》中记载:“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赤子,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因为婴儿的皮肤微微泛红。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始龀(chèn),指男孩8岁,女孩7岁。

黄口,指10岁以下的儿童。

幼学,指10岁。《礼记·曲礼上》中记载:“人生十年曰幼学。”

总角所指的年龄段 总角所指的年龄

1、12岁。总角,汉语词汇。拼音:zǒng jiǎo释义: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

2、总角,意思是: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年龄段是:八九岁至十三岁。《礼记·内则》:“拂髫,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总角”是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在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像头顶两角,所以后来就用“总角”借指童年时期。

1、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2、12岁儿童是总角,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借指童年时期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3、6岁儿童是垂髫。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指的是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总角指多少岁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更多相关资讯

古代“总角”指的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童年时期。在我国古代时,人们总把幼童的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总角是八…
查看详情
古代“总角”指的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童年时期。在我国古代时,人们总把幼童的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总角是八…
查看详情
古代“总角”指的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童年时期。在我国古代时,人们总把幼童的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总角是八…
查看详情
相关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