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神这款手游中,阿尔弗雷德是实力非常不错的吟游诗人,一般在晚上出现,那么吟游诗人的具体信息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阿尔弗雷德基本信息
| 姓名 | 阿尔弗雷德 |
| 位置 | 蒙德城·蒙德大教堂 |
| 性别 | 男 |
| 职业 | 吟游诗人 |
| 所属组织 | 无 |
| 对话赠礼 | 无 |
| 相关系统 | 无 |
| 实装版本 | 未知 |
| 出现时间 | 18:00~06:00 |
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黑德详细资料大全
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黑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年2月15日 – 1947年12月30日),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他出生于英国的肯特郡,在美国麻萨诸塞州剑桥逝世。“过程哲学”的创始人。
1885~1910年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任教,1910~1924年在伦敦大学教数学,1924年后在哈佛大学教哲学。与罗素合著的《数学基本原理》(第2卷,1910~1913)是逻辑研究的里程碑。后期著作有《自然知识的原则》(1919)和《自然的概念》(1920)等,探索了思维与感觉之间的关系。1945年获功勋奖。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 国籍 :英国 出生地 :肯特郡萨尼特岛 职业 :哲学家 毕业院校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人物生平,哲学观念, 人物生平 他于1861年2月15日出生于英国东南部的拉姆斯盖特。他的祖父是当地一位有名望的教育家,曾任当地一所私立学校的校长。他的父亲先后从事教育、宗教工作,十分关心教育事业。受家庭的影响,怀特海对教育也很感兴趣。 怀特黑德童年时期是在家乡接受教育的。1875年,他来到多塞特郡的谢伯恩学校就学。主要学习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历史。1880年,他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主攻数学。课余,他经常阅读和讨论文学、哲学、政治、宗教等著作。1885年,怀特海大学毕业,留在母校任数学和力学教师。1887年和1905年,他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他在母校任教25年,主要从事教学、著述和一些政治活动。 1910年,怀特海迁居伦敦。1911-1914年,他在伦敦大学担任许多职务。1914-1924年,在肯欣顿皇家科技学院担任套用数学教授。这段时期,他受柏格森、爱因斯坦思想的影响,把兴趣转向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1924-1937年,他应聘到美国哈佛大学担任哲学教授。退休后,担任哈佛大学名誉教授,居住在坎布里奇市。1947年12月30日,怀特海去世,终年86岁。 哲学观念 怀特黑德的历程哲学可以说是起因于牛顿物理学的崩解;这是他所亲自见证的,使他大为震撼。他的形上学见解出现于他的《自然之概念》( The Concept of Nature , 1920年)。而在他的《科学与现代世界》( Science and the Modern World , 1925年)的论文中他的形上学就已架构完成了;这本书也是对思想史,对科学和数学在西方文明兴盛过程中的角色之重要研究。怀特黑德的形上学受到柏格森变的哲学之影响,但他也是一个柏拉图主义者,认为“诸事件(events)之特征源于逾时间单体(entities)对之契入(ingression)”。 1927年,怀特黑德受邀在爱丁堡大学的季福讲座演说。1929年讲稿出版为《历程与实在》( Process and Reality )一书,为历程哲学奠基,是对西方学的重大贡献。除了英国外,历程哲学在世界各处都引人跟随,较著名的有哈特雄(Charles Hartshorne),还有历程神学家约翰‧科布(John Cobb, Jr.)。 《历程与实在》(大陆:《过程与实在》)一书因其护卫有神论而著名,不过怀特黑德的上帝和亚伯拉罕的启示性上帝是根本不同的。怀特黑德的机体哲学(philosophy of organi *** )带起了历程神学,在这方面有贡献的除了哈特雄及科布外,还有格里芬(David Ray Griffin)。有些基督徒和犹太人认为历程神学对认识上帝和宇宙是很有效果的进路。就如整个宇宙是一直在流转改变,做为宇宙起源的上帝也被视为是在成长与改变的。 1933年出版的《观念之历险》( The Adventure of Ideas )对怀特黑德形上学的主要见解作了摘要,是他最后也最可读的一本著作。此书中也对美、真理、艺术、冒险与和平作了定义。他认为“没有全部的真理;所有真理都是一半的真理。想把他们当作全部的真理就是在扮演魔鬼。” Whitehead 与 罗素共同成完《数学原理》之后,便前往美国,他远离形式的哲学概念,并且开始怀疑–如同维根斯坦的怀疑–整个西方哲学思潮。之后,Whitehead 甚至认为,哲学的目的在于将神秘主义理性化,“以有限的语言表达宇宙的无限”,并且对“不可说明的深刻性产生直接的洞察”。这明显不是过去那位与罗素合著《数学原理》的哲学数学家会有的语言或情感 (罗素后来坦承,他完全无法理解 Whitehead 的新哲学)。 根据 Whitehead 的新“历程”( process )哲学,大多数西方传统哲学家使用的模式与隐喻,都是对永恒与无限时间的静态隐喻;只有从数学逻辑基础中,以及曾经虏获早期希腊哲学家无时间真理的一般幻想中,这些隐喻得到助力。西方哲学一直以“实体”、“本质”与“客体”这类范畴为基础,并以永久的逻辑必然性为其理想;然而,西方哲学史上还存在着另一种隐喻,一种反潮流,此即变迁、进展、历程的隐喻。人们可以在赫拉克利图斯身上找到这种隐喻,甚至也能在亚里斯多德、黑格尔、达尔文与尼采身上找到。
阿尔弗雷德·约德尔的生平介绍
阿尔弗雷德.约德尔1890年5月10日出生于德国的维尔茨堡Würzburg 。基本上算是德国霍恩所伦王朝的贵族,在德国,贵族一向以军事上的才华为荣,约德尔说过,“元首鄙视我所认同的中等阶级;他怀疑和鄙视我与之联姻的贵族阶层;他憎恶我是其中一员。”约德尔1910年从军校毕业后加入了德国陆军,早年在炮兵部队服役。1914年至1916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两次负伤。随着德军在战争中的最后失败,约德尔决定离开军队去担任一名医生。
1933年希特勒上台,约德尔的军事生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35年他被提升为1938年10月至1939年8月27日担任德军第44师指挥。期间希特勒开始了军事夺权的斗争,约德尔随声附和,在日记中写道:“陆军内只有一个目无军纪的因素–将军们。归根结底,这是他们的傲慢之使然。因为看不出元首之天才,他们既缺乏信心又目无纪律。”他们仍将他看成是大战期间的下士,“而不是自俾斯麦后出现的最伟大的政治家”。
但是约德尔比其他任何军官更接近希特勒,因为他每天都要亲自向元首汇报最高统帅部各战区的战况,尔后与他讨论作战计划和命令。就这样约德尔开始时无形中成了一名军事教员。

1939年4月1日,大战前夕其被晋升为少将军衔,4月3日,希特勒下达了代号为“白色方案”的秘密指令,6月26日,约德尔向希特勒呈交了一份“白色方案”的初步时间表。元首审阅以后表示“基本上”同意。1940年3月1日,希特勒发出了“威塞演习”指令,德军迅速占领了丹麦、挪威,可是4月17日 鉴于纳尔维克的态势对德国守军日益危急,希特勒允许迪特尔少将进入瑞典。但在约德尔的恳切要求下,于晚间又下达尽可能长期坚守的命令。在1940年入侵挪威的关键时刻,约德尔的胆略和智谋胜过了希特勒。这一点希特勒是欣然承认的。从那时起约德尔不胜荣幸,能坐在元首身旁同他一起进餐。直到三年之后,即在斯大林格勒之战前不久,他才因偏袒犯上不恭的利斯特而失宠。
1940年7月19日约德尔由于的到希特勒的赏识,被破格晋升为二级上将,任总参谋部作战参谋。1940年任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作战局局长,而他的顶头上司就是威廉·凯特尔陆军元帅。在制订对英国的战役计划时,大规模登陆战的“海狮计划”被无限期的搁置,针对德国海军力量的薄弱,8 月15日,约德尔指出,要击败英国,除了直接入侵以外,还有其他方法,那就是:延长空战、加强潜艇战、夺取埃及和直布罗陀。希特勒非常赞成袭击直布罗陀。
在此间约德尔在德国统帅部制订一系列作战计划,旨在征服世界,除了入侵苏联东南欧和非洲外,在1941年2月约德尔同希特勒甚至认真地讨论起穿过伊朗或阿富汗入侵印度的问题。当年仲夏之前他草拟了后续指令,推断在苏联被消灭之后,德国和意大利将控制整个欧洲,如有必要就使用武力征服土耳其。直布罗陀、埃及和巴勒斯坦都要占领,对英国则给以致命的打击。
与苏联的战争,从一开始就被确定为毁灭性的。希特勒曾对约德尔说:“即将开始的战争不仅仅是一场武装冲突,这实际上是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斗争。”希特勒还宣称,这场战争必须以最残酷的方式进行,目的只有一个:“无情地”消灭每一个苏联人。10月8日,约德尔又把他那个得意洋洋的定论说了一遍:“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已经最终赢得了战争!”但是不久战事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42年夏末,希特勒同约德尔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事情的经过是:约德尔被派往A集团军总部调查该集团军在东线南段遭到失败的原因,着重查明集团军总司令是否执行了最高统帅部对战役的命令和指示。调查表明,该总司令执行了领袖的命令,但因遭到苏军日益强大的抵抗而未能成功。于是,希特勒就指责约德尔有意替不服从命令的前方将领辩护,而约德尔也大胆地指出了希特勒指挥上的错误。
1944年2月1日约德尔被晋升为一级上将。
1945年5月7日约德尔在兰斯代表德军向西线盟军投降。他对“元首”惟命是从,直到德军彻底无望时还强硬地指出:任何一个希望自己不受德国人民永远诅咒的德国人,都不可能签署把数十万德国官兵交给俄国人的文件。然而顽固的结果,等待他的是绞刑架。











